
热电偶是靠“温差发电”测温度,热电阻是靠“金属电阻变化”测温度。一个像随性的行动派,一个像严谨的理科生。
1. 工作原理有啥不同?
热电偶:
两根不同金属丝拧一起(比如铁丝和铜丝),两头温度不一样时就会“发电”产生小电压。测这个电压就能知道温度差。
优点:不用插电就能工作,但有个麻烦——得补偿冷端温度(比如连接仪表的室温)。
缺点:得外接电源才能工作,但数据准。
2. 材料与长相
热电偶:金属CP组合,比如“镍铬+镍硅”组CP就是K型热电偶。不同组合对应不同温度范围(比如有些能扛1800℃高温)。
长得像两根电线焊了个小疙瘩,简单粗暴。热电阻:土豪专用铂金丝(PT100/PT1000),或者平价版铜丝。通常裹着陶瓷保护壳,像根微型温度探测棒。
3. 谁能测更高温?
热电偶:
高温王者!K型能测-200℃~1260℃,S型直接飙到1600℃。炼钢炉、火箭发动机都找它。
热电阻:
精细派代表,-200℃~600℃区间混得开。PT100超过500℃可能就扛不住了(铂金:烫到变形啦!)。
4. 谁测得更准?
热电偶:
误差大概±1~5℃,适合“大概齐”场合。用久了金属氧化还会飘(比如炼钢车间用半年就得校准)。
热电阻:
学霸级精度!PT100误差能到±0.1℃。铂金抗腐蚀性强,实验室用五年数据都不带飘的。
5. 信号输出对比
热电偶:
输出的是“柔弱”的毫伏级电压,像蚊子叫,容易被电磁干扰带偏。必须用专用补偿导线(普通电线会坑你)。
热电阻:
输出电阻变化,但导线本身也有电阻啊!所以要用三线制/四线制接法来消除误差(比如:PT100配四根线才是完全体)。
6. 反应速度PK
热电偶:
光速响应!裸露式结构最快毫秒级感知温度变化(比如突然喷火它能秒反应)。
热电阻:
慢性子选手,裹着保护壳得等几秒到半分钟(适合温水煮青蛙式测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