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环境适应性
避免极端环境干扰
高温/低温:传感器需在标称范围内工作(如-55℃~125℃),超出范围可能导致漂移或损坏。
湿度与腐蚀:潮湿或腐蚀性气体环境需选择防护等级高的传感器(如IP67封装),并避免直接接触液体。
电磁干扰:强电磁场(如电机、变压器附近)可能影响数字信号或模拟输出,需加屏蔽层或远离干扰源。
避免“热源陷阱”
远离散热器、加热元件、风扇出风口等直接热源,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误判。
示例:在工业烤箱中安装时,传感器应置于气流均匀区域,而非紧贴加热管。
二、物理接触与安装方式
1.确保充分热接触
导热介质:使用导热硅胶、导热垫片或导热膏填补传感器与被测物体间的空气间隙,减少热阻。
紧固方式:通过螺丝、卡扣或焊接固定,避免松动导致接触不良。
2.避免机械应力
传感器引线需避免过度弯曲或拉扯,防止内部导线断裂。
示例:热电偶的补偿导线需留有余量,避免因设备振动导致断裂。
3.安装位置选择
代表性位置:测量液体温度时,传感器应置于液体流动区域(如管道中心),避免死角。
避免遮挡:红外温度传感器需对准目标表面,避免被障碍物遮挡。
三、电气与信号处理
1.供电与接地
数字传感器(如DS18B20)需稳定供电(3.3V/5V),避免电压波动导致数据错误。
模拟传感器(如热敏电阻)需合理配置分压电路,并确保参考电压稳定。
接地处理:模拟信号线需单点接地,避免地环路干扰。
2.线缆选择与布线
线缆材质:热电偶需使用专用补偿导线(如K型热电偶配KX补偿导线),避免信号衰减。
布线距离:长距离传输时,数字信号需使用差分线(如RS485),模拟信号需加屏蔽线。
避免并行布线:信号线需远离电源线、高压线,防止耦合干扰。
四、特殊场景的注意事项
1.高温环境
使用耐高温传感器(如陶瓷封装热电偶),并加装隔热套管。
示例:测量熔炉温度时,传感器需置于耐高温保护管内,并通入惰性气体冷却。
2.移动设备
传感器需具备抗振动设计(如灌封胶加固),并选择小型化封装(如SMD)。
示例:无人机电池温度监测需轻量化、耐冲击的传感器。
3.医疗/食品行业
传感器需符合卫生标准(如IP69K防水),并避免材料污染(如使用食品级不锈钢外壳)。
五、安装后的验证与校准
初始校准
使用标准温度计对比测量,记录偏差值并通过软件或硬件补偿。
示例:热电偶冷端补偿可通过冰点法或专用补偿芯片实现。
定期维护
传感器是否松动、腐蚀或老化,建议每年校准一次。